在中國瓷都潮州市楓溪大路頂源興內(即紅罐鋪內),從雍正年期間就開始從事手拉坯制壺,直到清道光二十七年(西元1847年)吳英武(又名吳孟臣),創立了“源興號”。吳英武在工藝技術上進行改革,採用轆轤的應用提高了古代陶工的工作效率,並進行手拉坯小壺製作。以朱泥小壺為代表,有“梨形”、“柿餅”、“思亭”、“水平”等壺形。壺底有“孟臣制”印款或銘刻詩句。在閩南、南洋地區陶文化與工夫茶文化相互交流,造就了這一地區盛極一時的沖罐熱潮。
以上的內容很熟口面吧!因為河記與炳記是同一祖宗,到第三代分家,民國時期第三代傳人吳錦河,在手拉坯制壺的基礎上再發展,開創了花貨、筋囊器、梅花壺、竹節壺、正方壺、菊花壺,壺底有“源興河記”印款或銘刻詩句,壺蓋有“水平”印款,由這一代開始,潮州除了有"源興炳記"外還有"源興河記"。



下期預告:劉伯話當年(二)-遇上吳瑞全
Youtube 茶頻道:
[壺藝教室] 潮州壺專輯:潮州壺大師絕版手拉壺(90年代),你家裡都可能有一個絕版壺,找數系列:"散落民間的瑰寶"! 直播EP044
44分30秒講解這款壺的資料!
#工夫茶 #潮州壺 #潮汕壺 #吳瑞全 #源興河記 #吳孟臣 #工夫茶舍 #劉裕發茶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