焐灰簡介:
焐灰是一種將壺體轉為深色的工序,原本是作為一種掩蓋泥色不勻的裝飾手法,焐灰之後茶壺表面都成黑色。例如茶壺燒成後壺身顏色不一,泥料中有黑暈等,都可以使用焐灰來補救。由於以前這技術的成功率較低,所以都是"品質高"、"手工好"及"泥色不勻"的紫砂壺才有價值去焐灰。因為涉及多一次入窯的費用及風險。大家可能會這樣說:「倒不如棄掉再重新製作吧,為什麼要去焐灰呢﹖」因為成功焐灰的壺呈烏金色,色澤黑而不悶,泡養後非常漂亮,猶若 “墨玉”,迷倒了不少壺友,所以壺友都願意付出多一些價格購買。固此現代常有一些沒有泥色不均的壺,也甘願冒一些風險去焐灰。千禧年後,焐灰的技術日益成熟,成品率也相當高,所以現代焐灰已是一種常用的裝飾手法。
焐灰方法:
將燒成的紫砂壺放入雙層缽內,外層用木炭粉等物料填充,作用是入窯後將缽裡的氧氣燃燒,使其處於缺氧的狀態下再燒成,溫度控制在 800-1000度。以前常採用穀糠做填充料來焐灰,近代則採用木炭粉等物來填充,原理是一樣的,而且燒成率較高。
焐灰的化學理論:
紫砂泥主要的著色元素是鐵,例如紫泥燒成後成啡色和朱泥燒成後成紅色。焐灰主要是將紫砂泥中的著色元素 “鐵”與空氣中的氧氣產生變化,在第一次燒成是有氧氣氛中進行鐵元素和氧充分反應變成氧化鐵(Fe2O3),所以呈現啡或紅色。而焐灰則是缺氧狀態下(還原氣氛)燒成,鐵元素在缺氧狀態下,氧化鐵(Fe2O3)被還原成氧化亞鐵(FEO),氧化亞鐵呈黑色,所以焐灰的作品呈黑色。
優點:
1. 天然變黑的方法,不需添加任何化學物質使其色澤改變;
2. 泡養後的色澤光彩較淺色的泥料悅目,感覺上較易養起,較快獲得成功感。
缺點:
1. 紫砂有吸味的特性,尤其再在窯燒製時,一搬會吸填充物料的氣味,久泡後氣味會轉弱,不會影響茶的品質,現代多以木炭粉,已解決填充物料的氣味問題;
2. 如填充料著火燃燒,壺體接觸火焰,會做成窯變的效果。
焐灰歷史:
焐灰這技術遠在清朝時已有,在一些清代作品也可找尋到焐灰壺的足跡,參考資料:
Youtube茶藝頻道:
產品連結:
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