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
潮州壺藝(二) - 認識潮州朱泥

已更新:2021年5月4日


潮州楓溪朱泥礦石, 來源:源興炳記工作坊

《工夫茶與潮州朱泥壺,陳香白(註一)著》一書中有描述 “楓溪之東,有飛天燕、大旗山,西北有白水、赤崗,均盛產瓷土,本地朱泥資源取之不盡。”

潮州的朱泥與宜興的朱泥區別在於泥料產地不同,潮州的朱泥主要產自楓溪,而鳳塘、浮洋、龍湖一帶,也盛產朱泥。宜興的朱泥產自趙莊及西山小煤窯一帶,因產地不同,原礦內含物質也有些許差異。

潮州朱泥也稱紅泥,朱泥壺也稱“紅罐”,具有耐受冷熱的性能,能在20℃一150℃之間連續出現溫度轉變也不易開裂,物料穩定不含有毒物質及放射性元素。

潮州朱泥的化學成份與紫砂相似,同樣是石英、雲母與高嶺土所組成的泥礦結構,含有高量的二氧化矽(SiO2),氧化鋁(Al2O3)及氧化鐵(Fe2O3)。

潮州朱泥壺最後一道工藝是使用同一泥料做成幼滑泥漿,即化妝土,然後蘸於壺表,燒成之後光澤幼滑。而宜興紫砂壺最後一道工藝是明針,即掃平壺表的工藝。

相信大家都明白潮州壺的原材料並不是由田裡挖出來的泥巴做成,而是與其他陶器及紫砂一樣都是由礦石提煉而成,以下圖片由朱泥礦石提揀成陶泥狀,經工藝師手拉成壺,燒製後就是我們認識的成品狀態。


潮州楓溪朱泥陶泥, 來源:源興炳記工作坊

手拉壺製作,來源:源興炳記(吳晗煜)

源興炳記水平壺,100毫升,作者吳晗煜,燒製前

源興炳記水平壺,100毫升,作者吳晗煜,燒製後


註一

陳香白,男,1938年10月生,廣東潮州人,大專文化。80年代之前,主攻歷史學,中醫學,兼習書法,攝影。


90年代起在廣東韓山師範學院從事《易》學,文化學研究及教學工作。曾任韓山師範學院學術委員會委員,潮汕文化研究中心主任,兼任廣東省高等學校《嶺南叢書》編委,廣東省高等學校古籍整理研究中心委員。

出版專著《中國茶文化》,《潮州三陽志輯稿》,《稽愆集》點校,《翁萬達年譜》等多種。並在《文獻》,《中國文化研究》,《國際儒學研究》,《農業考古》及韓國,泰國,馬來西亞,香港,臺灣等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《論中國茶道的義理與核心》,《茶道即人道》,《茶道與〈易〉道》等論著凡八十餘篇。


Youtube茶頻道



相關連結: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